7月6日,廣西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秦碧霞研究員作為共同第一作者、謝慧婷副研究員作為共同作者,與北京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等單位在國際綜合性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IF=23.178)上合作發表題為“Current rice production is highly vulnerable to insect-borne viral diseases”的研究論文。
該項研究指出,現有的水稻種質普遍缺乏對水稻病毒的廣譜抗性,一旦水稻病毒病大規模爆發,將嚴重影響中國的水稻安全生產。因此,研究者呼吁盡快制定一套評估水稻病毒病抗性準則,并將其納入品種認證和批準準則。
植保所植物病毒團隊2011年開始進行水稻病毒病相關研究,建立了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和水稻齒葉矮縮病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方法,是國內系統開展水稻病毒病抗性鑒定為數不多的單位之一,與院水稻所合作開展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抗性分子遺傳研究取得可喜進展,與福建農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江蘇省農科院,廣東省農科院等單位長期緊密合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子課題1項,廣西科技基地和人才專項2項。合作獲得廣西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兩項,發表水稻病毒病相關論文9篇,授權發明專利5件,實用新型專利2件。
福建農林大學吳建國教授為該論文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毅教授、加州大學丁守偉教授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錢前院士為共同通訊作者。福建農林大學博士生楊國一、趙珊珊副教授、張帥副教授、廣西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秦碧霞研究員和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朱永生助理研究員為共同第一作者。
論文鏈接:https://academic.oup.com/ns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sr/nwac131/6632992?searchresult=1
植保所 崔麗賢供稿/供圖 楊朗審核
責任編輯:薛臣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