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熱作所建所七十周年人物系列報道之五
甘志勇: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添磚加瓦
1998年7月,甘志勇從華東地質學院工業分析專業本科畢業,隨后進入廣西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風險評估技術研究。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農產品作為食品最主要來源,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千家萬戶,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是農業檢測人員不可推卸的責任!”甘志勇說道。
剛工作時,甘志勇就加入單位新成立的“農業農村部亞熱帶果品蔬菜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籌備處”(簡稱檢測中心),他跟著農產品質量安全老專家陳強學習農產品理化檢測、儀器分析操作等,當時沒有固定實驗場所,只能借用農化室開展實驗,有了檢測技術入門機會。隨后,農化室、組培室整合到檢測中心籌備處,經過1年多時間向多位老前輩學習,參與實驗室建設,成為合格檢測技術員。甘志勇有幸在2000年10月檢測中心驗收(農業農村部機構認可、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計量認證)中承擔關健的盲樣檢測能力考核等多項檢測任務,他克服人員和儀器少不利條件,通宵完成實驗,檢測中心順利通過驗收,成為廣西第一家農業農村部下屬的部級檢測中心。
農產品檢測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重要部分,屬于公益性的技術服務工作。檢測中心不僅支持全所科研開展作物營養診斷、農產品品質和質量安全評價等研究,還承擔了國家“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37城市蔬菜質量安全例行監測(2003年~2012年)、農業農村部農墾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建設(2008年~2018年)、廣西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2014年~2018年)、農業農村部下達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重大專項子項目(2013年至今)等項目,技術支撐國家和廣西地方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開展;以及2003年起獲得農業農村部授權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地理標志產品等定點檢測機構資質,完成近千家(次)的“三品一標”認證檢驗任務。推動廣西優質安全農業產業發展,促進廣西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升至良好水平。多年來,甘志勇在實驗室兢兢業業地參與完成檢測中心大量檢測技術工作,善于解決技術難題、總結經驗,多與同行交流,在忙碌工作中檢測技術得到提高;充分利用分析儀器,為科研單位和企業科研工作進行技術服務,發揮大型儀器開放共享作用,先后獲得廣西大型儀器協作共用網“先進機組”2次、“先進個人”4次、單位績效考核“優秀”1次。
通過檢測,可探明農產品中農藥殘留、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含量水平、規律,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和監管提供必要科學依據。檢測中心成每年向廣西農業主管部門、農業農村部提供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或風險評估報告,被政府農業主管部門所采納、使用,作為制訂農產品監管政策主要依據之一。在社會廣泛關注的2013年廣州鎘大米事件后,國家啟動《廣西地區稻米重金屬鎘的隱患排查與風險評估》等應急風險評估,甘志勇作為主要完成人,負責項目具體執行,探明廣西稻米主產區鎘污染分布情況和提交風險報告,分析總結出:廣西局部少量稻田鎘重度污染、多數稻田零星分散鎘背景值較高,稻田土壤中鎘含量與稻米中鎘含量相關性較差等規律。政府農業部門采取針對性措施治理稻米鎘超標:鎘重度污染稻田換種非食用經濟作物,稻米鎘超標(中低含量)的稻田因地置宜采用鎘活性鈍化、種植鎘低富集稻米品種、農藝優化等方法。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優質安全農產品需求越來越大,但我國農業生產以農戶、小農場為主的狀況仍將長期存在,生產主體數量龐大、生產管理水平不高,監管力量、技術服務等相對不足,是制約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優質安全農產品終究是生產出來的,“安以質為本,質以誠為根”闡述了解決辦法。為此,面向生產,甘志勇2013年作為廣西農村科技特派員派駐某農業科技公司,開展農業生產標準化和檢測技術服務等技術研究。幫助公司從到無有組建實驗室,成為廣西首家獲食品檢驗機構(CMAF)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CATL)資質的第三方民營機構,其資質認證項目達300多個產品、2000多項檢測參數,每年檢測量達3萬個樣品,為社會提供大量有效檢測技術服務。他還作為主要技術骨干參加科技部“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標準知識智能應用云平臺“標準云”研發與應用》,負責技術研究取得進展,產品“標準服務云平臺”上線向社會提供標準技術服務,對多家企業進行最新標準傳送、標準技術實施、生產標準化等服務。獲廣西農村科技特派員考核優秀1次。
甘志勇積極參加社會科技活動,針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環境污染問題,建言獻策,向政府提供專業咨詢建議信息,獲農工黨廣西區委采用上報12篇,其中被廣西政協辦公廳錄用、自治區領導批示1篇,自治區統戰部錄用2篇。
除了在檢測技術研究、科技服務等取得成績外,甘志勇在科技服務平臺建設、生產安全監控體系建設、風險評估研究等方面科研課題也取得一定成績。他先后主持完成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廣西科技重大專項、廣西科技基地與人才專項、國家農業行業標準制修訂、南寧市科技攻關等項目10余項;參加完成科技項目40余項。主編農業行業標準3項;獲國家發明專利4件、實用新型專利7件;發表學術論文39篇;獲廣西農牧漁業豐收獎農業技術推廣貢獻獎1項;參與獲地廳級科技獎2項;獲廣西知識產權實用人才認定。因技術服務和科研業績突出,甘志勇順利評上了正高級實驗師,成為檢測中心技術負責人,兼廣西科技評獎專家、廣西大型儀器共享協助網專家、農工民族黨廣西區環境委員會委員、廣西分析測試協會常務理事、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之廣西區裁判、廣西科技評估中心及河北省科技專家庫成員。
“為了每個人吃得好、吃得安全,農檢人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不斷添磚加瓦,永遠在路上?!备手居抡f道。
甘志勇在采集稻田土壤樣品
甘志勇在用原子吸收光譜儀測試重金屬
熱作所 寧蕾供稿/供圖 龐新華審核
責任編輯:薛臣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