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過后,又到了劍麻豐收的時節,劍麻田里綠意盎然,陳濤正在指導工人們收割劍麻,這已經是他投身劍麻事業的第十四個年頭。這十四年里,陳濤獲得科研成果10余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件,實用新型專利9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10件;制定廣西地方標準、團體標準2項;發表論文20多篇,其中獲SCI 收錄8篇;參與選育的桂麻1號在國內大面積推廣應用。
作為國家麻類產業技術體系南寧劍麻試驗站站長、廣西農科院劍麻等特色作物研究團隊負責人,陳濤常年投身于劍麻高產高效技術、石漠化等生態脆弱地區修復與安全利用技術、熱帶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與循環農業技術方向的研究工作,為劍麻產業發展蒸蒸日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國家麻類產業技術體系南寧劍麻試驗站站長陳濤。廣西熱作所供圖
情系劍麻事業
2007年,陳濤進入廣西壯族自治區亞熱帶作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廣西熱作所”)工作,并于2008年加入當時唯一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劍麻試驗站,師從陶玉蘭研究員,從此與劍麻結下了不解之緣。
廣西是劍麻主要產區,種植面積集中,但存在著非生產長、收獲轉運高度依賴人力畜力、加工廢棄物利用率低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陳濤帶領團隊研發了幼齡麻園花生+生姜,西瓜+蔬菜雙季高效間作模式,增加了麻農非生產期收入,解決了劍麻收割前的回報難題。
百色市平果縣康馬村地處石漠化地區,劍麻種植在坡度較大的山上,麻片和纖維轉運困難。為此,團隊研發了雙向轉運溜索,劍麻裝載機等系列輕簡化轉運設備,減少用工50%,效率提高200%。
麻渣麻水是劍麻加工中產生的大量廢棄物,處理不當有可能造成環境污染。團隊專門研究麻渣麻水微生物快速發酵技術,制備高效有機肥,同時還開展了麻渣飼料的研發,給麻渣麻水找到有益用途。
守護綠水青山
石漠化號稱“地球之癌”,不但影響生態,還嚴重影響當地人民的生活。陳濤帶領團隊從劍麻復合種植入手,實現固土保水,減少水土流失,開展石漠化地區劍麻標準化種植加工提質增效工程,使劍麻產業成為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利器”。
劍麻團隊還充分利用劍麻生長粗放,吸收重金屬能力強,不進入食物鏈等特點,開展了重金屬污染農田劍麻復合種植聯合修復技術研究,實現耕地的安全利用。
陳濤在百色市康馬村指導農戶開展纖維出產工作。
陳濤研究團隊建立的山圩農場劍麻示范基地。廣西熱作所供圖
傳播中國技術
劍麻團隊發展十多年來,研發了一批先進技術和裝備,在服務國內的同時,還將中國技術傳播到國外劍麻種植區。
2019年,陳濤帶領劍麻團隊走出國門,赴鄰邦緬甸,實地指導劍麻種植加工企業開展劍麻綠色防控,標準化加工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將團隊今年來研發的更新麻園麻頭資源化利用等技術毫無保留傳授給緬甸胞波。(通訊員 寧蕾)
陳濤在緬甸劍麻種植基地實地指導農戶。廣西熱作所供圖
原文鏈接:http://tj.gxnews.com.cn/staticpages/20221122/newgx637cbf7f-20966479.shtml